宏联五金网 >> 吸收器

PPP模式不能演变成民间资本的陷阱蒸汽锅炉

2022-06-28

PPP模式不能演变成民间资本的“陷阱”

PPP模式不能演变成民间资本的“陷阱”2015-05-27 12:40:28 分享到: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:

近日,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三部门《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》,并将推广PPP(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)与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列为经济增长的“双引擎”。与此同时,国家发改委在其门户网站开辟PPP项目库专栏,公开发布了PPP1043个、总投资达1.97万亿元的推介项目,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。在当前经济形势下,大力推广PPP模式,不仅能够缓解公共工程的资金短缺问题,实际上也是稳增长、促民生的一项战略性部署。

在我国,PPP模式并非全新的事物,在上世纪末就已出现过PPP项目。据统计,截至目前,我国已经采用PPP模式运作的项目累计超过1000个,涉及交通、通信、能源、水资源等领域,总投资超过9000亿元。但是,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和不足,PPP模式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。多地在发布地方政府的PPP项目之后,民间资本却应者寥寥。PPP模式频频遇冷,意味着政府必须尽快改进PPP的招标和运营模式,以诚心和利益吸引民间资本积极主动地参与公共设施的建设当中来。

具体来说,要顺利推广PPP模式必须跨过三道门槛:

首先,要跨过“利益门槛”。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布PPP项目的时候,总是喜欢将投资周期长、见效慢、收益不明显的项目拿出来招标,而将那些效益好、收益明显的项目藏起来自己享用。面对这样的“鸡肋”项目,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民间资本自然冷眼相对。因此,地方政府必须要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,把亟须解决的问题和好的项目一起拿出来招标,通过各种资产组合,既让效益好、收益明显的项目可以起到保障作用,同时又要对那些没有收益的或者收益不能完全覆盖的项目,有一个合理的支付安排。

其次,要跨过“平等门槛”。PPP项目的本质就是公私合作,但长期以来,公私不平等的问题十分突出。在PPP项目招标、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,如何保障民间资本公平合法的权益,是推广PPP模式面临的最重要问题。政府应在信息公开透明的情况下,将项目的实际情况向社会公布,在政府补贴、产品定价权、运营管理权等方面,对民间合作方应有详细的交待和安排。只有平等对待民间资本的权益,才能实现合作双方多赢的目的。

最后,要跨越“适用门槛”。PPP模式并非是所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工程建设的“万灵药”, 也即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PPP模式。绝不能像目前有些地方政府那样,未经过认真论证,没有详细的运作方案,就拿出去招标。只有在遵循PPP模式适用性原则的前提下,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,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项目上去。

上一篇:各地密集发力稳增长 五月基建投资领衔下一篇:美学者:私企才是中国经济主导力量

汉中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药物什么时候停药合适

郑州甲亢、甲减、甲状腺结节是什么关系

北京怎样识别心肌缺血发作

烟台正规看白癜风医院怎样预防白癜风才能更有效

各个时期的白癜风的症状表现

威海治疗白斑医院白癜风医院很可靠

友情链接